2010/09/29

陳柏光 -往返光影世界,啟程純粹、獨特的視覺之旅


感謝數位藝術基金會Maya的專訪

以下為專訪內容摘要:

1981年1月31日出生於桃園,陳柏光從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

到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,早已認定自己在視覺創作上的興趣

八年的美術設計教育、加上自我學習,他自許以西方的技術為底

展現東方美學思維;以其影像動畫,帶引觀眾從資訊爆滿的日常生活中抽離

漫步一趟純粹、 獨特的視覺之旅…

完整訪談內容請至

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專訪瀏覽

白駒過隙山動水行-從劉國松到新媒體藝術展



白駒過隙是一句古老的中國成語,最早出現於莊子知北遊

意思是在一條細縫中瞥見一抹白馬奔馳瞬間的光影,形容光陰如飛箭

[白駒過隙]的意境若以畫面軸來想像,可能空無一物

但若以時間軸來想像,則有了明確的畫面

本展希望以新科技媒材重新詮釋東方的美感情境

花博期間最接近展場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內,有什麼展覽呢?

除了占了兩層樓的台北雙年展之外(內容是一個對展覽機制的辯證)

如果你想看一些視覺效果比較明確及 美感經驗比較抒情的展覽

請你不要錯過了在美術館三樓的這個展覽

〝白駒過隙—山動水行,從劉國松到新媒體藝術〞

展出許多件絕美的影片,也有不少水墨靈動 效果的作品。

本展由台北市立美術館策劃,邀請張元茜女士為策展人,展覽共分成七個單元

一、 混沌觀:

是以劉國松先生的作品為藍本,使用各種新媒體介面表達宇宙生成及演進之道。

藝術家:劉國松、黃嘉俊、數位藝術中心、石景中

二、 亂碼的秩序:

則以自動生成的電腦驅動程式,製造不斷增生或減少的圖像。

藝術家:洪強、陳柏光

三、液晶相

是運用液晶這個”態相”與水墨相似處,虛擬水墨的虛實變化。

藝術家:吳少英、吳季璁、爻域

四、挪轉乾坤:

則將時間微觀或宏觀,打破對於自然的機械化,或說是科學化認知,在動畫或是錄像挪移轉接技術的輔助下,藝術家提出他們對於乾坤之個人解釋,也將現實加入剪接挪移的內容中。

藝術家:裘世明、邱黯雄

五、微物觀:

中藝術家探索細微世界的生命力,細微世界中的細微時間變化,可以構造絕美的大千世界。

藝術家:林冠名、楊世傑

六、仙山、巫獸:

則是藝術家創造出富東方情調的虛擬世界,正如同電腦中的虛擬實境般,讓現代文人臥遊(或說是宅遊)其間,讓思境飛馳,讓仙山、巫獸幻真,如同東方阿凡達去掉人的情節後,一方面空靈逼人,另一方面也可收納各種想像及夢境,是伴隨電腦成長一代所熟悉的靈境。

藝術家:馮夢波、林俊廷

七、新媒體物派:

則是以機動物件,鏡子、紙漿、聲音裝置、燈光等媒材形成抽象的客觀性表現,這些物件在藝術家的安排下成為日月星辰、山巔水湄。這七組藝術家在展場中互相佐證、映照,觀者則在此安靜、沉澱。

藝術家:翁偉翔、陳松志、曾偉豪、豪華朗機工

展覽日期:2010/10/16~2011/01/02